杨梅作为中国特产果树,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其果渣富含花色苷等营养成分。然而,目前杨梅果渣的利用率极低,大量果渣被直接丢弃,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2025年8月4日上午,“杨梅果渣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启动会暨推进会成功举行。该项目属于广州市科技对口帮扶黔南州的合作重点项目,对促进东西部协作发展以及推动杨梅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推进会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召开,黔南州科学技术局副局长王潇主持会议,参会嘉宾还包括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白卫滨,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孙建霞、暨南大学副研究员李旭升、惠水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李琼瑶、黔南州科技(天文)服务中心负责人赵瑞娟以及贵州成有王记善沅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成有及项目参与人。
会上,项目负责人暨南大学李旭升和企业负责人王成有分别对项目的整体情况和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该项目聚焦于杨梅果渣的高值化利用,旨在通过技术研发,将果渣转化为高附加值食品,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杨梅产业开辟新的发展空间。赵瑞娟详细解读了项目管理相关文件,指明了项目执行过程中在沟通推进、项目经费执行、研究内容落实等方面的明确要求。
王潇针对广州与黔南州在食品和农业方面的进一步合作提出了期望和重要指示。白卫滨则站在产业角度阐明了项目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指导意见,杨梅果渣的高值化利用将有助于延长杨梅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该项目在推动杨梅产业发展、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促进杨梅种植等上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同时,该项目也有助于推动区域间的产业合作,加强东西部地区在科技和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协作,实现互利共赢。会议最后,各位嘉宾就项目的下一步推进进行了深入讨论。未来,项目团队将稳步推进各项研发工作,加强与各方的沟通与合作,争取早日实现项目的产业化应用,为杨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广州市科技帮扶合作重点项目——“杨梅果渣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启动会暨推进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穗黔两地在杨梅产业领域的合作迈入新阶段。未来,项目团队将继续深化协作,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杨梅果渣高值化利用技术在黔落地与产业化,为杨梅产业的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